有一年秋天,我来到五大连池。那时候我用卡片机拍照,后来那批照片不翼而飞,只在博客上留下了几幅小图。记得与朋友们从一处野渡上了渔船,看渔民打鱼,打上来的鱼张着大嘴,渔民抱着张大嘴的鱼,咧嘴笑。渔船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岛,刚打上来的鱼就在那里下锅。大家坐在炕沿儿上聊天,我就握着相机出来溜达。岛上除了这一处院落没有别的建筑,苍苍茫茫的水啊,岸边横着一截判断不出年代的朽木,蛮荒的样子仿佛回到了远古。 一晃十三年,这几幅小图成了绝版。除了怀念,其实心底隐隐有着“何日更重游”的想往。这次有机会再来五大连池,盼望终于得到了回响。 五大连池因火山爆发,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了五个堰塞湖而得名。山水不同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山清水秀,那明显的肤浅了。如果把五大连池比作一个人的话,看山看熔岩就像看他的外表,他可能是严肃的冷峻的甚至丑陋的,体验“水”的过程就仿佛与这个人的交往了。那么,有一种人,你不会一下子被外表打动,需要慢慢体会他的好他的内涵他的深情,五大连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。 14座火山沧桑而另类,老的火山有二百多万年历史,最近的一次老黑山的火山喷发,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,也已三百来岁。看火山岩,无论是老黑山的翻花石海,还是火烧山的喷气锥喷气碟,还是龙门石寨的块状熔岩,一定称不上美,却气势恢宏,像一片漆黑沉默的海被拍成照片定格下来,它不只是静止在大地上,仿佛是广袤时空里一道深深的记忆。微风中拂动的“六月雪”,接骨木红彤彤的小浆果,衬着灰黑色的岩石,唤醒我们的想象,你可以想象燃烧的岩浆如何一路奔流,也可以想象石海所过之处河流草木、飞禽走兽的瞬间变化……我站在翻花石海熔岩前竟似曾相识,它的样貌叫我想起了小时候捡煤核的经历,小朋友们左手提篮右手握着耙子,在山一样的煤渣里捡拾可以二次燃烧的资源,有时候会有刚出炉的运过来,腾起烟尘,红通通没有完全烧烬的煤块闪着光发着亮……我这种私藏的记忆当然无法跟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相提并论,小小煤核也比不上火山岩的价值,但我想,个体的印记和浩瀚时空的印记一样,在生命中除了经历过,还有时代感影响力等元素,构成了后来的独特风格,人有人的个性,山有山的气质。 水火不相容吗?在五大连池,这不是绝对的。因为岩浆的喷发,地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地下水,对岩石长期浸蚀,便产生了与众不同且有利于生态的水系。自古以来,五大连池的水被称为“神水”“圣水”,不是宗教,是敬畏。民间文化赋予了水一个美丽的传说。达斡尔猎人射伤了一只小鹿,小鹿拼命奔跑,跑到一处泉水旁,喝水,舔舐伤口,伤口竟然迅速复合,返回山林。达斡尔人信奉山神,明白这是神的引领,从此他们对水有了信仰般的情感。据说发现水源的那一天是农历五月初四,此后每年到这个时候,达斡尔人就穿上节日盛装,载歌载舞,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。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圣水节,庆祝节日的五大连池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,有一个风俗我在博物馆的图片上看到,午夜抢零点的泉水,真是想想都很有意思的一件事。 到五大连池第一天夜里,我们冒雨在北饮泉看了一场水秀表演,天上的水,地上的水,故事里的水,顷刻置身在一个水的世界里,不知所以。结束时候,雨还在下,路过北饮泉,大家顶着雨在夜色里接水喝,嘻嘻哈哈的说笑声,像从泉眼里喷溅出来的快乐。次日我们又来到这里,都拎着个空水瓶,接了水就喝。我不敢。跟一个大叔攀谈,他从内蒙古来疗养,每年都会住上一阵子,我说喝了怕坏肚子,他告诉我北饮泉的水就是治疗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疾病的,不用担心。我就大胆地喝了,清冽,倍儿凉。泉水已经被安装了水龙头,这样在没人打水的时候就不会浪费了。但我观察了一会儿,人来人往络绎不绝,长期居住的人都提了暖水瓶,这样可以存储时间稍微长一点而不变质,据说最多也不能超过两小时。 到了南饮泉更是一番景象了。这里的水治疗神经系统病症。泉水除了喝,还用来洗浴。看那些疗养的人们各自带了水盆,有泡脚的,有泡头的。泡头的找一阳光充足的地儿,躺下,头和头发都浸在水里,闭目养神,仿佛与天地山石阳光清风融为一体。泡脚的就捡一块没人的地方坐下来,水没脚踝,优哉游哉地东张西望看风景。泡头还是泡脚是很有讲究的,高血压的人不能泡脚,低血压的人不要泡头。 南泉和北泉都是冷矿泉。冷矿泉是什么概念呢?因成因复杂极其罕见,世界上只有三处,另外在法国维希和俄罗斯高加索地区。冷泉又冷到什么程度呢?水温一般在2℃——4℃,我和小伙伴们亲自去南洗泉体验了一回。泉水由于放出来时间长了,表面已经分泌出了一层色彩斑斓的矿物质,并非脏东西。我脱了鞋袜,把脚丫子伸进水里,一阵冰冷袭来,难以忍受,赶紧收回。年轻的小帅哥们火力旺,也有不服输的劲儿,脸上表情也泰然,居然纹丝不动。我又试探了几回,决定放弃。这时候有人总结经验,只要坚持一下,再坚持一下,适应了,就没那么难过了。就又试探着涉水,说说笑笑间也便适应了,后来索性也像帅哥们一样站在水里,再后来已经没有不适的感觉了,疲劳去除殆尽,并且越泡越上瘾,却有人招呼该出发了。 从水里出来后神清气爽,因爬山和炎热而滞笨的躯体一下子轻盈了,五大连池的水,不再只是个传说。其实我们仅仅体验了养生的一个环节,“三分泡七分晒”,泡后需到晒场的岩石上晒一晒,水分和紫外线配合着进行杀菌。当地有“熔岩赛火炕”之说,晒场是男女分开的,听说裸晒场景很壮观,没有机会去感受,只能想象了。 疗养的群体中俄罗斯人是一道风景,他们相信这种方式的养生,源于他们的高加索地区同类型的冷矿泉。国人也有很多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每年定期来疗养的,但没去过的都谨慎,生活中的坑蒙拐骗叫人不太敢轻易相信所谓疗效。遇到泡脚的山东大妈,她坐在“神泉旧址”的石碑前,像是有意给这里做广告,操着一口地道的山东腔,跟搭话的游客介绍她的体验。其实来这儿的人,没有一个是看媒体广告来的,过来人的感受最有说服力。 夜里我们又去感受温泉。温泉在国内并不罕见,但这是五大连池的温泉。人没在水里,蚊子们就呼啸着奔了来。脸上,脖子,肩膀,只要露出水面的地方,统统不放过。便不停地用水扑打。说也怪,水过之处,不再有被蚊子咬过之后的刺痒感,唯一能证明曾被蚊子袭击过的,是七八个红包并没有消退。若逢大雪纷飞时节,泡一泡雪地温泉,不仅没有蚊蝇的侵扰,更能生发一种战天斗地的浪漫情怀,那也是别有乐趣的。十几分钟后,裹着浴衣在院子里溜达,看各式各样各种疗效的温泉浴池,想这神奇的水,真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。遇到泥浆浴,在电视里看过介绍,很想试一试,但时间不早,留下小小遗憾。 从休闲到日常,水已经成了五大连池的灵魂。备受白癜风检查项目儿童白颠疯怎样治
|